电子显微学报

最近更新:2024-11-22 18:41:59
2023年评价学科类别:电子与通信技术
2023年评价结果:A-
该学科期刊总数:119
国际标准刊号(ISSN号):1000-6281
国内统一刊号(CN号):11-2295/TN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中文刊名:电子显微学报
曾用刊名:无
曾用ISSN号:
省份:北京
创刊年:1982
出版周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 中科科仪大厦
邮编:100190
主编:张泽
联系电话:010-8267 1519
E-mail:dzxwxb@126.com
Web网址:www.dzxwxb.ac.cn
编委会成员:

陈德蕙(军事医学科学院),陈江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明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雅玲(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韩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韩晓东(北京工业大学),何其华(北京大学医学部),贺新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洪健(浙江大学农生环研究所),贾金锋(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秀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彭勇(兰州大学物理学院),隋森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立涛(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育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立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建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强(清华大学土木系),王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王勇(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王立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所),王素霞(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电镜室),王卫国(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秀玲(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辛仁龙(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薛其坤(清华大学),杨勇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俞大鹏(南方科技大学),禹日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余倩(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荣(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锦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朱银莲(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朱静(清华大学),祝建(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邹本三(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 ,张泽(浙江大学),张仲凯(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期刊简介:

办刊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宗旨,反映我国电子显微学和新兴显微学的科研与生产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电子显微学和新兴显微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面向读者: 《电子显微学报》面向电子显微学、扫描探针显微学和其他新兴显微学的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和方法、仪器研制生产及其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技、医学、金属、地质、化工、半导体等应用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是我国本学科唯一的基础研究和相关应用研究的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1)“研究快报”:发表有关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2)“学术论文”:刊登本学科的理论、应用和仪器的研究成果及实验技术方法;(3)“述评文章”:报道本学科的新动态、新进展和综合评论;(4)“简 讯”:通报有关显微学界的学术活动及书刊介绍等;(5)“实验报告”:刊登本学科实验室为日常检验工作中所做的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

收录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数据库CSCI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美国《化学文摘》C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收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核心版(CSAD-C)》收录;维普网全文收录。

主要内容:

《电子显微学报》是我国唯一一份电子显微学和扫描探针显微学等其它新兴显微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电子显微学和其他新兴显微学[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微束分析仪器、扫描探针显微镜(含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的理论研究、仪器研制生产以及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技、医学、金属学、地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方面的学术论文;仪器相关的理论、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发展与改进;电子显微镜及其它仪器的使用、改进与维修经验的交流等。及时反映我国显微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面向的读者是从事上述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与大专院校师生等。

钱临照院士、郭可信院士、姚骏恩院士和张泽院士分别任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主编。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委38 名,其中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外顾问编委8 名。论文以中、英文发表。

1996 年起《电子显微学报》同时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1998年成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Chinainfo 首批上网的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电子显微学报》1992 ~1993年名列“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第73名;1996 年按影响因子排序列中国科技期刊工程技术类刊物第三名;1994年起连续列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 名排行表”;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化学文摘》CA 收录,1998年在“CA被引频次最高的国际科技期刊一千名排行表” 中第587 名。2003 年《电子显微学报》影响因子提高到0.404 ,在全国1534种来源期刊中列第352 名;全国电子通讯类53 种来源期刊中列第6名;其被引频次在全国电子通讯类53 种来源期刊中列第15 名。德国编辑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光学(OPTIK)》连续登载本刊的论文题目。

期刊评价动态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评价网